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紅色基因,感受紅色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3月10日,民用航空系以一種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渡江勝利紀念館📇,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和高尚情懷💯。
翻開紅色檔案🏂🏻,這裏滄桑巨變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大江之上濤起雲飛👩🏼🏫,百萬雄師蓄勢待發,這是國共之間驚心動魄的大搏殺!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渡江戰役!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由勝利廣場和主館區兩部分組成。渡江勝利廣場上矗立著大型“千帆競渡”群雕。群雕共分為六組🏋🏽♀️,呈紅色直線柱體形式👩🏼⚕️,截面為紅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紅色立柱長49.423米,象征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9顆紅色五角星連同49根大型紅色立柱在江邊閃耀,猶如燈塔一般指引著革命者奮勇向前,又似連天烽火,讓人們追憶起60年前那段崢嶸歲月🧎♂️,追憶起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雄風與豪情👨🏼。
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書寫偉大革命的恢弘篇章,是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本次展覽從躍進江南的戰略構想;厲兵秣馬;軍民團結🛢,接管城市開新局;革命到底,宜將剩勇追窮寇;見證勝利🚵🏻♀️,渡江精神世代傳等五個方面回顧展示了一往無前的崢嶸歲月。
重溫紅色足跡,學生感悟良多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井然有序地參觀了紀念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被偉大的渡江戰役和 “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渡江精神深深感染,充分激發起大家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奮勇爭先、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及愛國熱情。同學們感悟良多👯。
陳可同學說:“解放軍渡江時使用過的帆船實物、望遠鏡、子彈袋 …… 看著展館內展出的圖片與文字以及玻璃陳列櫃中帶著時間印記與歷史滄桑的物件🙅🏽♀️,我仿佛真的走進那段浴血奮戰為解放全中國的艱苦歲月,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有了更加鮮活、深刻的認識。”
徐倩瑩同學說:“講解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戰地記者陶迅在渡江戰役發起前寫給父親的一封家書☛。在這封滿滿 7頁紙、共 3000 余字的長信中🤦♀️,他述說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表明了自己參加革命事業的原因,還囑咐父親保重身體,自己當在勝利之時返鄉看望🤜🏻。不幸的是5天後,24 歲的陶迅在渡江戰役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追尋紅色記憶,完成學習任務
在參觀的過程中🧂,輔導員陳瑤瑤在學習群裏發布任務✊🔽,同學們積極地參與答題🥿、互動🕊🛒。
任務一📈:找出《我送親人過大江》的圖片,了解圖片中的顏紅英的事跡🛣。
任務二:找出南京解放前擔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的陳修良圖片,深入了解當時以陳修良為代表的中共南京地下黨員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英勇事跡。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同學們需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加強學習,勤於奮鬥,腳踏實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