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一路走到大學🏈,十幾年的時間走過數個天辰♝,天辰的一草一木都透著書卷氣,散發著書香味。邁著匆匆的腳步穿梭在天辰裏的學子是否留意到天辰墻上、建築上的名言警句,對於這些激勵一輩輩學子的名言你知道多少,它們語出何處你知道嗎🏸🙇🏽♂️?
盡人之性,以正人德;正物之性,以盡物德。
語出《中庸》第二十二章◼️,原文為: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並稱我國古代經典“四書”🔁,很長時期都是古代學子必學之文👨🦲。
書名:《中庸》
著者🚴🏼:子思
館藏:圖書館借閱處五樓
索書號🏨🫰🏽: B222/15
《中庸》一書中還有很多話被後代用來作為名言 警句,例如: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是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典出《禮記·中庸》,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原文為: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書名🟰:《史記》
著者🦢:司馬遷
館藏💳:圖書館借閱處五樓
索書號:K204/21
司馬遷所著《史記》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記述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敘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國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梁啟超指定的《史記》“十大名篇”
“大江東去楚王留芳”——《項羽本紀》
“禮賢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列傳》
“文武雙雄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
“功成不居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曠世奇才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
“官場顯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
“戎馬一生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
“漢匈和親文化交融”——《匈奴列傳》
“商道貨殖安邦定國”——《貨殖列傳》
“史公記史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語出韓愈《進學解》🙎🏿,原文為🟪: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書名:《韓愈詩文選評》
著者:孫昌武
館藏🙋♀️:圖書館借閱處四樓
索書號:I206.2/8
正德的天辰處處都流露著滿滿的書意,不論是花木林深間還是回廊曲折處,除上文兩處較為顯眼的之外🤹🏼,天辰教學樓的連廊之間也有很多類似標語🤵♂️。經過它們的時候慢一個腳步,留一份心,它們一直在,今天你看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