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在雲南大學百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勉勵雲南大學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曾講🦹🏽♀️,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是自己“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是自己“必須更多強調”的工作。在赴地方和天辰考察調研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一定要切實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雲南大學負責同誌表示,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大學賀信的精神🫙,首要的是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其中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向思政課要精氣神,使黨的創新理論走進青年學子心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向思政課要精氣神,就要讓思政課更加喜聞樂見,唯有這樣🎏,對青年學子而言,黨的創新理論才能更加入腦入心🧑🏽🚀。
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實際困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問題導向🤠,註重回答普遍關註的問題,註重解答學員思想上的疙瘩,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防止空對空、兩張皮”,“凡是廣大幹部群眾普遍關註的深層次問題,都要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思政課教學所要解決的理想信念問題和要塑造的價值觀是具體的👨🏼🍼,是與青年大學生的實際困惑緊密相連的🧑🏼💻。只有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聯系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困惑聯系起來,認真關註大學生群體的生存和發展狀態🦽,及時梳理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給出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解釋和引導🙎🏿♀️,並積極尋求新的解讀、新的切入問題的角度✯🚴🏻♀️,如此🧜🏼,思政課教學才會真正產生效果,才能積極引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才會在思政課上真正有收獲📎。
以故事為載體,讓理論更鮮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𓀅:“註重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中國故事中蘊藏著真實的中國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通過故事講道理和價值,將有意義的事講成有意思的事👂🏽,切切實實得到學生的共鳴與認同。將抽象的理論與生動的實踐相結合,將政治理論涉及的宏大命題具體為大學生可感知的身邊事🏋🏼♂️🚚、具體事🚫、鮮活事🔐。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切實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面對信息源繁多的高校學生,用生動故事講深刻的理論觀點👨🏿🔬,更容易把理論講活講透🤹♀️。而只有產生了共鳴的教育🛀🏻,才能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轉變話語方式👩🎨,親和才能入心。思政課教學要下功夫探索理論話語向生活話語的轉化🔘。從日常生活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解課程中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努力擺脫“說教感”,用大學生聽得懂、願意聽的語言,實現理論入耳入心。生活化的話語來自火熱的社會生活😣,這也正是大學生認識中國、讀懂中國、理解中國最生動鮮活的素材。多走進社會的大課堂上⛹️,這裏有最具體的中國精神中國面貌📕,有人民最真實的生活,有時代最強勁的脈搏🐦🔥,也有描繪和呈現這一切最樸實最鮮活的語言🎅🏻。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高校思政課想學生之所想,答學生之所惑,才能讓理論的“活水”真正湧入學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