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下午,電子與信息技術系組織學生赴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開展“傳承英烈精神 強國復興有我”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
黨員教師茹誌鵑帶領同學們沿著群雕環陵大道🧑🏿💼🚧,一起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這是全國唯一一座綜合反映雨花臺烈士事跡的革命紀念館🦵🏼。館內陳列了“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分為光榮北伐革命先鋒、力挽狂瀾前仆後繼、奮起抗戰中流砥柱🧘🏿♀️🪅、迎接黎明血沃新天四個部分🫳🏽,通過館內陳列的烈士遺物、珍貴圖片和文獻資料,生動展示了鄧中夏🚞、惲代英、施滉等179位雨花臺烈士的生平事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紀念館內,茹誌鵑給全體學生帶來一堂傳承雨花英烈精神的微黨課,“歷經百年征程🙇🏻♀️,忠誠和信仰早已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信仰📞、忠誠、夢想,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家使命在肩,有責任把雨花英烈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4月1日下午👩👩👧,電子與信息技術系開展“傳承英烈精神 強國復興有我”主題班會。輔導員何華智向同學們講述了雨花英烈何寶珍的故事,“1934年深秋🫛,何寶珍在南京雨花臺就義,犧牲時年僅32歲。雖年輕卻有著錚錚傲骨🕥,面對敵人始終不屈服,即便是在刑場,她的頭顱都是上揚著的🤭。她英勇堅決,是為女黨員之傑出者。”在何華智動情的講述下👐🏼,在場學生都沉浸在這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洗禮中。231301班陳明亮同學表示🏊🏽,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卻始終堅定。作為新時代正德青年,同學們要繼承先烈的遺誌,將這些烈士的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雨花英烈們沒有看到勝利日綻放的焰火,沒有聽到共和國成立的禮炮聲,沒有分享到革命勝利的果實🖥,更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個人利益。他們短暫的一生,體現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疊合。他們的人生故事,映射出中國現代史的脈絡。
下一步🚣🏿,電子與信息技術系將持續開展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革命先烈的信仰與忠誠👮🏽♂️👨🦰,自覺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