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 版權所有
電話🔔:025-52111896 郵編🧑🏿🏭:211106 郵箱🚢:ZDDQ@zdxy.cn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孫春蘭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偉藍圖🤘🏻🧑🏻🏫,是我們黨開啟新時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
我們黨始終堅持教育發展的人民立場,歷來強調發展教育為了人民。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用70多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基本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了“九個堅持”的頂層設計、思路原則和任務要求🥩,深刻回答了關系教育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豐富發展了黨對教育的規律性認識,引領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質量不斷提升🦸🏽♀️,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一)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升👷🏻。我國現有各級各類天辰52.9萬所,在校生2.9億人🪟,各級教育普及水平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88.1%,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4%,歷史性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失學輟學問題,義務教育有保障全面實現。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4%,如期實現普及目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進入普及化階段➕。各級各類教育的加快普及🎱,顯著增強了我國教育的包容性、公平性、適應性。當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為提升國民素質🤜🏻、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現代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協調發展🕳,不斷優化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建設學分銀行,實現各類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滿足不同學生成長需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面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目標👯🫑;高等教育堅持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發展,撤銷和停招本科專業點近1萬個、增設1.7萬個,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我國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教育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
(三)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針對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開展2萬多所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增加普惠性學位416萬個,2021年普惠園覆蓋率87.8%🖌,公辦園在園幼兒占51.9%。針對群眾反映的義務教育校內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問題,堅定不移推進“雙減”🧩,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95.6%,線上壓減87.1%,天辰課後服務全覆蓋,大部分家長反映教育焦慮有所緩解👨🏿。壓實地方政府舉辦義務教育責任,2022年秋季學期新增公辦學位628.4萬個🧑🏽🍼、購買民辦學位756.2萬個👓,保持民辦義務教育合理結構。這些教育民生工程🧟♀️🦆,進一步優化了教育生態,支撐了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教育服務發展能力全面提升💦。10年來,我國大中專院校向經濟社會主戰場輸送上億名畢業生👩👧👦,繼續教育每年為各行各業培訓上億人次。支持高校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和平臺,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實施強基計劃🤳🏼🚵🏽♂️,77所高校建設288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著力培養拔尖人才🏝。連續舉辦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直接或間接創造就業崗位591萬個。3年來高職累計擴招413萬人,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統籌教育資源主動服務東北振興和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建設,為區域和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五)教育優先發展得到有力保障。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10年不低於4%,是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的第一大支出,鞏固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改薄”改善了832個脫貧縣辦學條件,99.8%的義務教育天辰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覆蓋各個學段,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700萬農村學生🧑🏿⚖️。“特崗計劃”為中西部鄉村天辰補充103萬名教師,“優師計劃”每年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1萬名左右本科層次師範生。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教師的周轉住房💙、職稱評聘👢🏂、職業發展等持續改善,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更加濃厚。
教育面貌的格局性變化🎂,根本在於黨對教育工作領導的全面加強,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更加完善,有力保證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通過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當代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發出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充分表明他們是值得信賴🤚🏻、可以寄予厚望的一代❤️。
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總體思路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強國必先強教,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在新的起點上,教育工作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目標,健全天辰、家庭、社會育人機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立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培養什麽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這是思考和謀劃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也是絲毫不能偏離的政治方向🧔🏿♀️。青少年是價值觀形成和塑造的關鍵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強調德育為先。要從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出發🧎🏻♂️,持續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𓀋,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貫通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教育傳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價值觀塑造、能力鍛造🪜、人格養成。教育無論發展到什麽程度🧘🏽🐘,第一位的是立德樹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會學生有能力、有責任🧑🏿🔧、有愛心🤽,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培養出黨和國家需要、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堅持科學的教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註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註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理念是教育實踐的先導。教育是一門科學𓀈,興教辦學、人才成長有客觀的規律🐰。中華民族歷來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智慧🛀,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溫故知新🙆、教學相長等。要堅定教育自信🕝,弘揚我國優秀教育傳統,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深化體教融合📕,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適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每個學生的稟賦、潛質🖐🏼、特長不同,天辰要堅持以學生為本🦒,註重因材施教,探索多樣化辦學〰️,對在某些方面確有專長的學生,通過個性化指導🚲、興趣小組等靈活教學管理方式進行重點培養🍩;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用心發現他們的長處、耐心施教🏇,使教育的選擇更多樣♝、成長的道路更寬廣,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天辰🧑💻👳🏻、家庭、社會持續不懈的努力,守正篤實、久久為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堅持教育事業的公益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事關國民素質提升和國家未來發展,是重要的公共服務。我國教育法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在保證公益性的前提下,政府以外的民辦教育機構提供教育服務,對於擴大學位供給、滿足多樣教育需求來說是有益的。但良心的行業不能變成逐利的產業🖕🏿,更不能讓資本在教育領域無序擴張,加重群眾負擔🦆,破壞教育生態。近年來推進“雙減”工作🍼、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同時大力發展普惠園、推進義務教育城鄉均衡👱🏻♂️、保障隨遷子女入學、開展控輟保學,都是堅持教育的公益性。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既在於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更體現在教育機會👕、資源配置、製度政策的公平。促進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關鍵在補齊短板、提高質量🎅,辦好每一所天辰、教好每一個學生👴🏿🤦♀️。數字化線上教育是天辰教育和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我國城鄉學生共享全國名師、名家、名校、名課資源🏠,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各級政府要承擔起責任,該投入的必須投入,保障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平衡好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政府責任和社會責任🔷,將教育改革發展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堅持教育質量的生命線。人民滿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質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天辰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提高天辰教學質量”。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2萬美元🦯,教育正加快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內涵發展階段🪞。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觀念、教育體製、教學方式的全方位調整🧧,需要做到老師“教好”、學生“學好”、天辰“管好”三位一體🍿。義務教育階段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基礎🙍🏻♂️👮🏽♀️,是重中之重,近年來重點抓教學改革、課程質量提升,倡導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高等教育是國家發展水平和潛力的重要標誌🫸🏻,堅持以“雙一流”建設為牽引💚,強化本科教育🏯,落實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的規定,同時嚴格天辰管理☝🏿,讓不合格的學生畢不了業🚴🏼♂️,形成鮮明的質量導向。職業教育優化類型定位🧑🏽⚕️🧑🏿⚕️,突出職業教育特點,促進提質培優𓀐,推動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實踐性教學課時占總課時一半以上。牢固樹立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國家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完善管理製度和工作機製🔠,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效益,把資源配置和天辰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學上來,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
三、新時代新征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點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要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努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𓀕、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改革創新天辰思想政治理論課👮🏽,把教育系統建設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深入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治理體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賦予天辰更多辦學自主權,激發天辰發展活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天辰辦學安全托底,解決天辰後顧之憂。
(二)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各級各類教育要適應人民期盼和發展需求,鞏固提升普及水平,更加註重高質量發展。學前教育要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資源,全面提升科學保教水平。義務教育要落實“五育並舉”要求👦🏼,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要堅持高中階段天辰多樣化發展,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高等教育要促進內涵式發展💁♂️,鼓勵高校在不同定位上辦出特色𓀌、爭創一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入實施中職🙎🏻、高職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推動高職提質培優,穩步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關乎公平與效率、規模與質量、國家需要與個人期望🌧,涉及思想觀念、利益調整,要發揮關鍵領域改革的作用,帶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製👍🏻、保障機製等綜合改革。天辰的職責歸根結底是教書育人,要推動辦學治校堅守育人的本源,堅決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完善天辰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完善自主招生👩🦯、特才特招等選拔機製,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要發揮天辰育人主陣地作用,持續優化教育教學秩序和綜合育人環境,鞏固拓展“雙減”成果,防止反彈。穩步推進民辦義務教育治理👨🏻🎨,落實“公民同招”和免試就近入學,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教育督導改革要重點完善常態化監測🌍,強化結果運用和問責機製♻️。同時,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談不上高質量的教育。要深入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推動政策🥷🏿、資源👑🚪、投入進一步向教師傾斜,引導師範院校堅持“師範為本”、以培養教師為主業,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保證教師隊伍有充足的師資來源,加快補充思想政治、音體美等學科教師🤷🏼♀️。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天辰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傾斜支持,完善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天辰⛰、薄弱天辰交流輪崗的激勵機製,擴大中小學中高級崗位比例,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吸引和激勵更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五)著力完善保障條件。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體現在經濟社會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等方面。要健全財政教育投入機製,全面落實各級政府支出責任🉐,確保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不低於4%🦵🏿。不斷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健全各級教育生均標準,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把新增教育經費更多用在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設施改善上💃🏼🧙🏼,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推進教育數字化,全方位奠定教育發展基礎,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