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搜索
x交通安全常識與自救
一、安全常識
1、步行安全常識
步行外出時要行走在人行道內♥️,沒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邊行走🐒🤹。橫過馬路時須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在設有護欄或隔離墩的道路上不得橫過馬路。
2、騎車安全常識
出行前要先檢查一下車輛☄️,保證沒有問題後方可上路。在道路上要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不要騎車逆行,不扶肩並行,不雙手離把騎車,不攀扶其他車輛,不在便道上騎車。在橫穿4條以上機動車道或中途車閘失效時🏃🏻♂️➡️,須下車推行;騎車轉彎時伸手示意🫸,不要強行猛拐🎇。
3、乘車安全常識
乘車時要先下後上🧒,排隊上車,不要亂擁亂擠以免踩傷或為小偷作案提供條件。車停穩時才能上下車,不能搶車🆔、扒車。乘車時不可將頭或手伸出窗外。乘長途汽車,在睡眠時也要保持警惕📰,不然司機急刹車,巨大的慣性可能給你造成傷害🫥。
二🫱🏻、遭遇交通事故如何自救
1、 要保持頭腦清醒,要鎮定。應迅速辯明情況,尋找應付的辦法🌳。
2、 車船撞擊事故,如果能在撞擊前的短暫時間內發現險情,就應迅速握緊扶手、椅背,同時兩腿微變用力向前蹬地,可減緩身體向前的沖擊速度,從而降低受傷害的程度。
3✊🏼、 如果意外事件發生得特別突然,那麽就應迅速抱住頭部,並縮身成球形,以減輕頭部👨🏼🍳、胸部受到的沖擊。
4🍱、 切記不要死抓住某個部位🕧,只有抱頭縮身才是上策🧑🏼🔬。
5、 在乘坐高速交通工具時,坐位上都配備有安全帶💂🏻♂️。根據世界各國交通事故調查結果👨🏿🌾,澳大利亞安全帶使用率為87%,死亡人數減少比率為15%-20%;英國安全帶使用率92%✡︎,死亡減少24%。
大學生交通安全常識
一🦹🏿♂️、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交通事故的危害
交通安全是指不發生交通事故或少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觀條件,即指交通參與者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提高警惕,不因麻痹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學生在天辰內和天辰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時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車輛、道路這三個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問題 , 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斷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據上海市交通巡警總隊事故防範處統計, 2001 年上海市大學生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300 起🐈,死亡 4 人𓀇,傷 220人。
二、大天辰園易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與社會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使天辰內人流量、車流量急劇增加。許多高校教師擁有私家轎車已不算希奇🏨,摩托車更是普遍,學生騎自行車的很多,開汽車上學也已不再是新聞了。天辰道路建設、天辰交通管理滯後於高校的發展,一般天辰道路都比較狹窄,交叉路口沒有信號燈管製,也沒有專職交通管理人員管理;天辰內人員居住集中𓀜,上、下課時容易形成人流高峰等等原因,致使高校的交通環境日益復雜👱🏽♂️,交通事故經常發生👃🏻。據武漢某交通大隊統計👩🎓, 1999 年4 月至 2002 年 4 月該轄區十余所大專院校天辰內發生交通事故 16 起🙍🏻♂️,傷 15 人😐,死亡 6 人,其中重大交通事故 5 起。
三、大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
1 𓀄🚈、天辰內易發生的交通事故
天辰內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和安全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和家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頭腦裏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同時有的同學在思想上還存在天辰內騎車和行走肯定比公路上安全的錯誤認識,一旦遇到意外,發生交通事故就在所難免👩🏻🦲。天辰內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註意力不集中。這是最主要的形式,表現為行人在走路時邊走路邊看書邊聽音樂🫳🏼,或者左顧右盼、心不在焉。
例 1 :某高校李某,雖然是個近視眼🧿,可他卻最喜歡戴著耳塞邊聽音樂邊走路邊看書,有時候車到了他跟前才發覺。同學提醒他要註意👋🏻🚴🏿♂️,他卻當作耳邊風🛀。 2001 年 11 月的一天下午😱💆🏽♀️,他跟往常一樣一邊聽著音樂🎩、看著書回宿舍,經過一個是十字路口時,一輛桑塔納轎車從他左側開過來,汽車鳴笛,他絲毫沒有避讓的意思🛅,結果汽車刹車不及將他撞倒,幸好車速不是太快,否則性命難保。
( 2 )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大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即使在路上行走也是蹦蹦跳跳、嬉戲打鬧🫴🏻,甚至有時還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更是增加了發生事故的危險🚥。
例 2 :如 2000 年 5 月💆🏻♂️,某高校兩位男同學在操場踢完足球後,在回寢室的路上還余興未盡🔢,在路上相互邊跑邊傳球,此時身後正好駛來一輛兩輪摩托車,駕駛員躲閃不及撞上了其中的一位,駕駛員方向把握不穩,那位學生被撞成右小腿骨折。
( 3 )騎 “ 飛車 ” 💲。一般高校天辰面積都比較大🛷,宿舍與教室、圖書館等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所以許多大學生購買了自行車,課間或下課時騎自行車在人海中穿行是大學的一道風景線👵。但部分學生騎車技術也實在 “ 高超 ” ,居然能把自行車騎得與汽車比快慢,孰不知就此埋下了禍根。
例 3 : 2001 年,某高校學生張某🙍🏿♂️,頭天晚上在網吧裏上網到第二天淩晨四點多才回寢室休息。一覺醒來已快到上課時間了🤨,他起床後顧不得梳洗匆匆下樓🧙🏼♀️,騎上自行車飛快朝教室奔。當他騎到一個下坡向右轉彎的路段時,本來車速已很快但他還覺得慢,又猛踩了幾下,就在這時迎面來了一輛小轎車,因車速太快避讓不及🐚,連人帶車掉進了路旁的水溝裏❔,致使右胳膊骨折👨🎤,自行車摔壞💹。
2 👎、天辰外常見的交通事故
(1)行走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余暇空閑時購物、觀光、訪友要到市區活動,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標誌眼花繚亂🍠,與天辰相比交通狀況更加復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難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說: “ 在各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少數學生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走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越淡薄,不僅在天辰裏亂騎車🕵🏽♀️🈚️、亂停車,在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也時有發生🏎。 ”
例 4 : 1999 年 10 月,南京某重點大學一位男生丁某🧚🏻♂️,雙休日與幾個同學上街。街上車輛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不一會兒丁某與同學掉了隊。正當他著急四處張望時,同學在馬路對面大聲叫丁某的名字,他就慌忙朝馬路對面跑過去🦎,此時一輛大卡車正飛馳而來,將其撞倒並從他身上碾壓過去,為此丁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離校🫳🏿、返校🛫,外出旅遊、社會實踐,尋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種長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因乘坐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造成群體性傷亡🏌🏻♀️,教訓十分慘重。
例 5 : 1994 年 7 月,湖北某高校學生放暑假後🚵,七位老鄉邀好一起乘一輛車回家。途中要經過一個汽渡碼頭,按安全管理規定汽車過汽渡,乘客必須下車。但乘客認為上車下車麻煩⏳,就沒有下來🚣🏻♂️,司機見他們都不想下來也沒有再堅持🤖。汽渡船離岸後🧑🏭,由於江面上風大浪急,加上汽車手製動不靈🌭、車輪下又沒有塞三角枕木,停在尾部的汽車從汽渡船上滑入江中🧛🏽。車上 45 名乘客, 25 人死亡🤽🏻♀️🌄, 3人下落不明👩🏼🎨🤵🏻♂️,只有 17 人獲救,七位學生無一生還💇🏽。
四👎、交通事故的預防
1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不管是校內還是校外,發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遵守交通法規是最起碼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容易帶來生命之憂。
2 、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才能保證安全⏰。以下兩點是大家必須掌握並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 ;不與機動車搶道,不突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攔,過街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入標有 “ 禁止行人通行 ” 、 “ 危險 ” 等標誌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內公共交通等車停穩後,依次上車,不擠不搶。車輛行駛中不得把身體伸出窗外;乘坐長途客車、中巴車時不能貪圖便宜,乘坐車況不好的車,不要乘坐 “ 黑巴 ” 🧓🏽、 “ 摩的 ” ,因為這些車輛安全沒有保障。乘坐火車、輪船🩸、飛機時必須遵守車站、碼頭和機場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
五、發生交通事故的處理辦法
1 、及時報案
無論在校外還是在校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首先想到的是及時報案,有利於事故的公正處理,千萬不能與肇事者 “ 私了 ” ❄️👩👦。若在校外發生交通事故除及時報案外💪🏼,還應該及時與天辰取得聯系🩼👩🏻🔧,由天辰出面處理有關事宜🥙。
2 、保護現場
事故現場的勘查結論是劃分事故責任的依據之一,若現場沒有保護好會給交通事故的處理帶來困難,造成 “ 有理說不清 ” 的情況🧑🏿🦳。切記,發生交通事故後要保護好事故現場。
3 、控製肇事者
若肇事者想逃脫一定要設法控製,自己不能控製可以發動周圍的人幫忙控製,若實在無法控製也要記住肇事車輛的車輛牌號等特征💁♀️。
如何提高大學生交通安全守法意識
我們現代社會中🎸,城市馬路不僅僅是人和物位置移動的通道,同時也是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明程度的檢驗場🛀🏿。
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交通安全教育🧝🏿,孩子們從小就接受交通知識的教育,每個人也嚴格按照交規出行。例如,在德國,交通管理部門經常組織學齡前兒童舉行交通知識大獎賽。德國的街道上,最引人註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紅綠燈,大的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都是自動裝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後行的交通牌⚄。在天辰、幼兒園或孩子集中的地區,路牌上會印有小孩的圖案🙋🏽,提醒司機註意🍧。在日本,無論是大小城鎮🤘🏻,還是鄉村僻野,公路路口都安裝著交通信號燈。在繁華的街區🚵🏽,當路口的紅燈亮時,即便馬路上沒有車輛行駛🔙,路邊的行人也沒有闖紅燈過馬路的。瑞典的交通規則也是以人為先,行人第一。馬路上的信號燈在離地面兩米處🫸🏼,與行人的目光高度持平𓀑,且周圍不準立廣告牌或栽樹,以避免遮蓋信號燈。
我國雖然也十分重視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較其他國家做得還遠遠不夠🍷。每天😾,在馬路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自行車🏄🏼、車輛比比皆是。例如,非機動車遇紅燈時越線、在車道上逆行、違法載人載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護欄、亂穿機動車道等等🧑🚀。有的時候我過馬路🦋🙎🏼♂️,經常會看見紅燈時行人無視信號燈闖紅燈🙂,或者綠燈時汽車利用交叉路口時間差不顧過馬路的行人加速沖過去等情況。沒有信號燈的時候更甚。我國交通法規明確規定:“車輛行經人行橫道,遇有交通信號放行行人通過時🥮,必須停車或減速讓行;通過沒有信號燈控製的人行橫道時🫔,須註意避讓來往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交通信號的路口還好一些🧑🦯,沒有交通信號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亂的景象🧍🏻,車水馬龍,互不相讓👩⚖️。在我們這個現代社會中,車輛依法行車,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執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這兩部分同時“展現”在馬路上,才能構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為了加強朝陽區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提高人民的交通文明素質🍊,朝陽區特提出了朝陽區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讓”。四知是:一知主題🏵,即迎奧運🦶,建首善👷🏻♀️,創和諧交通環境;二知內容,即整頓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三知目標👨🏼🔧👨🏻🦲,即車不越線👝、人不亂穿、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四知規範,即行使規範、停車規範🧑🏽💼、設施規範、占路規範🖕🏽。四讓是:人讓人讓出一片溫情👩🏻🌾,人讓人讓出一片秩序,車讓人讓出一片安全😀,車讓車讓出一片理解。我想製定這個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讓”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素質,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當然對於交通文明習慣和素質的培養,應該從每個人做起🙍,特別是作為一名處於弱勢地位的行人🌨,更應該引起註意。來自北京市交管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北京行人事故為901起🛄,死亡218人;從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北京市共發生行人事故842起,死亡200人🧑🏿🎤,傷703人,直接經濟損失726萬多元。財產損失可以量化,而生命代價卻無法計算。
因此👶🏼🙎🏻,只有全社會都行動起來,以人為本,從我做起🥯👨🏼🚀,加強“交通文明”意識教育,才能真正的使其得到改進,才能真正的實現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讓”,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的交通環境。
江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大道18號 郵政編碼🧑🏻🔧⁉️:211106